【古人留下來的很多寓言故事,巧妙地傳遞深刻道理和價值觀,既能啟發(fā)思考,又充滿趣味性。透過這些小故事,可以讓我們參悟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不論在家庭還是職場,都能提供不錯的參考價值?!?/span>
小編整理了50則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希望諸位讀后有所收獲。
①《鄭人買履》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他先量好了自己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選好了一雙鞋,才發(fā)現(xiàn)自己忘了帶尺碼。
于是他決定回家去取尺碼。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直接試試鞋子呢?”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span>
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拘泥于教條、不懂得根據(jù)實際情況變通的人。它告訴我們要靈活應變,不能過分依賴既定的規(guī)則或標準,而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判斷和行動。
②《刻舟求劍》
有一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江里。這個人一點兒也不著急,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
有人問他:“你這是干什么呀?”
他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我就從這個記號處下水去找劍?!?/span>
船靠岸后,他就順著記號跳進水里去找劍,可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
這個故事嘲笑了那些做事呆板、不知變通的人,他們只看到了事物靜止的一面,卻忽略了事物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像故事中的人一樣愚蠢地用靜止的思維去處理事情。
③《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一只老虎正在覓食。
突然,它發(fā)現(xiàn)了一只狐貍,便猛撲過去想要飽餐一頓。狐貍卻不慌不忙,眼珠子一轉(zhuǎn),計上心來。它故作鎮(zhèn)定地大聲對老虎說:“你竟敢吃我?我可是上天派來管理百獸的,你吃了我,上天不會放過你的!”老虎一聽,將信將疑地停下了腳步。
狐貍見老虎有些遲疑,便更加大膽地說:“你要不信,可以跟在我后面,看看其他動物見了我會有什么反應?!崩匣⑿南?,那就看看吧。
于是,狐貍大搖大擺地在前面走,老虎則半信半疑地跟在后面。
森林里的野豬、小鹿、兔子等動物們看到狐貍身后跟著一只威風凜凜的老虎,都嚇得驚慌失措,四散逃竄。狐貍得意洋洋地回頭看了看老虎,老虎此時真的以為狐貍是百獸之王,自己被它的威風震懾住了,便灰溜溜地走了。而狐貍則靠著老虎的威風成功逃過一劫。
這個故事寓意著依仗別人的權(quán)勢來欺壓、嚇唬人,同時也諷刺了那些被表象所迷惑,看不清事實真相的人。
④《農(nóng)夫與蛇》
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一位善良的農(nóng)夫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穿著厚實的棉襖,縮著脖子,抵御著寒冷的侵襲。
突然,他在路邊看到了一條蛇。這條蛇一動不動地躺在那里,身體已經(jīng)被凍得僵硬。農(nóng)夫心生憐憫,他覺得這條蛇很可憐,如果就這樣不管它,它肯定會被凍死。于是,農(nóng)夫小心翼翼地彎下腰,輕輕地把蛇撿了起來,然后放進了自己溫暖的懷里。他想用自己的體溫來慢慢溫暖這條蛇,讓它能夠重新活過來。
過了一會兒,蛇在農(nóng)夫的懷里漸漸地蘇醒了過來。它感受到了溫暖,身體也開始變得柔軟。然而,這條蛇卻沒有對農(nóng)夫的救命之恩心懷感激。相反,當它完全恢復活力后,它那邪惡的本性暴露了出來。
它張開嘴,狠狠地咬了農(nóng)夫一口。農(nóng)夫頓時感到一陣劇痛,毒液迅速在他的體內(nèi)蔓延開來。他又驚又痛,看著懷中這條恩將仇報的蛇,心中充滿了懊悔和憤怒。
“我真不該憐惜這條可惡的蛇!”農(nóng)夫痛苦地說道。
但是,一切都已經(jīng)太晚了,農(nóng)夫因為蛇毒的侵蝕,身體越來越虛弱,最終倒在了地上。
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人們,對于那些本性邪惡的人或事物,絕不能心慈手軟。不能因為一時的憐憫而忽略了他們可能帶來的巨大危害。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判斷力,不要讓善良被惡意所利用。
⑥《守株待兔》
很久以前,在宋國的一個小村莊里,有一位勤勞的農(nóng)夫。
一天,農(nóng)夫如往常一樣在自己的田地里辛勤勞作著。陽光熾熱地灑在大地上,農(nóng)夫的汗水不斷地滴落。突然,從一旁的草叢中竄出一只肥肥的野兔。這只野兔似乎受到了什么驚嚇,拼命地奔跑著,慌不擇路,結(jié)果一頭狠狠地撞在了田邊的一個樹樁上。
由于撞擊的力量過大,野兔瞬間折斷了脖子,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就這樣死去了。
農(nóng)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這只意外得來的野兔,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他美滋滋地想著:“哎呀呀,今天可真是走了大運了,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這么一只肥美的野兔,這可比我辛苦種地輕松多了?!?/span>
從那以后,農(nóng)夫的心思就完全不在種地上面了。他不再每天起早貪黑地在田地里勞作,而是整天守在那個樹樁旁邊,眼巴巴地盼望著還能有野兔再次撞上來。
他就這樣一天天等著,連田里的莊稼都荒廢了,雜草叢生。
日子一天天過去,農(nóng)夫再也沒有等到第二只自己撞上來的野兔。而他因為長時間不種地,沒有了收成,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艱難??伤廊徊辉敢庑盐颍€執(zhí)著地守在那里,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周圍的人們知道了他的事情后,都紛紛搖頭嘆息,嘲笑他的愚蠢和懶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總是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妄想坐享其成,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去創(chuàng)造財富和美好的生活,否則最終只會落得一場空。
⑦《自相矛盾》
在很久以前的一個熱鬧集市上,有個商人在叫賣自己的兵器。
他先舉起一面盾牌,大聲吆喝著:“快來看呀,我的這面盾牌堅固無比,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刺穿它!”周圍的人聽了,都覺得這盾牌似乎很不錯。
接著,他又拿起一支長矛,更加賣力地喊道:“還有我的這長矛啊,鋒利至極,任何堅固的東西它都能輕易刺穿!”人們紛紛點頭稱贊這長矛的厲害。
這時,人群中有個聰明的人走上前來,笑著問道:“那如果用你的長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么樣呢?”商人頓時啞口無言,他漲紅了臉,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剛才所說的話完全是相互矛盾的呀。
周圍的人見狀,都哈哈大笑起來,紛紛指責商人吹牛說謊。商人也只能灰溜溜地收拾起他的東西,趕緊離開了集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相互抵觸,否則就會鬧出笑話,令人難以信服。
⑧《濫竽充數(shù)》
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齊宣王非常喜愛音樂,尤其喜歡聽竽合奏。他常常組織龐大的樂隊為他演奏。
于是,宣王發(fā)布告示,廣招會吹竽的人到宮廷樂隊中來。一時間,很多人都因為豐厚的待遇而前來應聘,南郭先生也在其中。其實,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但是他看到有這么好的機會,心想可以混在里面湊個數(shù)。
南郭先生在面試時表現(xiàn)得自信滿滿,成功混入了樂隊。
每次演奏時,他就裝模作樣地拿著竽,嘴巴做出吹奏的動作,實際上根本沒有發(fā)出聲音。而樂隊人數(shù)眾多,大家一起吹奏,聲音嘈雜,也沒有人注意到他不會吹竽。就這樣,南郭先生靠著欺騙,每天和其他樂師一起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
齊宣王去世后,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
齊湣王也喜歡聽音樂,他與父親不同,他更喜歡聽樂師們獨奏。消息傳到南郭先生耳中時,他頓時慌了神,知道自己無法再繼續(xù)蒙混下去了。因為一旦單獨吹奏,他不會吹竽的事情就會暴露無遺。
在要進行獨奏表演的前一天晚上,南郭先生輾轉(zhuǎn)反側(cè),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他最終決定趁著夜色悄悄溜走,以免當眾出丑。
從此,南郭先生消失在了宮廷中,而“濫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也流傳開來。
這個故事用來諷刺那些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的人。
⑨《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祭祀的官員,在祭祀結(jié)束后,把一壺祭祀用的酒賞給了手下辦事的人。
這些人拿到酒之后,開始商量怎么分。有人提議說:“大家一起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這壺酒就歸誰。”大家都覺得這個辦法公平合理,于是紛紛動手畫起來。
其中有一個人畫得特別快,不一會兒就把蛇畫好了。
他看著其他人還在慢慢畫著,心中十分得意。他心想:“我已經(jīng)畫好了,這酒肯定是我的了,我再給蛇添上幾只腳吧?!庇谑?,他就開始給蛇畫腳。
正當他畫著蛇腳的時候,另一個人也畫好了蛇。那個人一把奪過酒壺,笑著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卻給它畫上了腳,你畫的根本就不是蛇。所以,這酒應該歸我?!闭f完,就仰頭把酒喝了下去。
而那個畫蛇添足的人,只能懊悔地看著別人喝著本該屬于自己的酒。他原本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地能得到酒,卻因為多此一舉的行為,反而失去了機會。
這個故事警示人們,做事要適可而止,不要做那些多余且無益的事情,否則可能會導致不好的結(jié)果。
⑩《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要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著充足的錢財,趕著一輛華麗的馬車,自信滿滿地上路了。他沿著大路一直朝北走,路上有人看見他,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
這人卻毫不在意地說:“沒關(guān)系,我的馬跑得快?!?/span>
路人著急地說:“馬跑得再快,可你走的方向不對?。 ?/span>
這人又說:“我?guī)У穆焚M多?!?/span>
路人搖搖頭說:“路費再多也不行呀,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這人依然固執(zhí)地說:“我的車夫趕車技術(shù)好。”
無論路人怎么勸說,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繼續(xù)趕著馬車往北走。他不知道,自己離楚國只會越來越遠。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行動與目標背道而馳,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只有選對方向,才能更快地達成目標。
(11)《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牧民,他養(yǎng)了一群羊,白天的時候就把羊趕到附近的山坡上去吃草。
有一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樣去羊圈數(shù)羊,卻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羊。他四處尋找,發(fā)現(xiàn)羊圈破了一個大洞,原來是夜里有狼從這個洞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們知道后,紛紛來勸他說:“你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吧,把那個洞補上,不然還會丟更多的羊?!笨墒沁@個牧民卻滿不在乎地說:“羊都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span>
結(jié)果第二天晚上,狼又從那個洞里鉆進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這時牧民才開始后悔自己沒有聽鄰居的勸告,他趕緊找來工具,把羊圈的洞修補好,還對羊圈進行了一番加固。從那以后,狼再也沒有鉆進羊圈叼走過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后繼續(xù)受損失,還是來得及的。
(12)《掩耳盜鈴》
春秋時期,有一個小偷看到范氏家大門上掛著一口大鐘,那鐘造型精美,銅質(zhì)優(yōu)良。小偷心想這口大鐘一定能賣個好價錢,就起了貪念。
可是鐘又大又重,他根本搬不動。小偷靈機一動,他想把鐘敲碎了再拿走。于是他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地朝鐘砸去。
當錘子撞擊到鐘時,鐘發(fā)出了巨大的聲響。小偷被嚇了一跳,他害怕這聲音會招來其他人,心里十分慌張。
但他又不想放棄偷鐘,突然他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他捂住自己的耳朵,心想這樣自己聽不到鐘聲了,別人也就聽不到了。
于是他就繼續(xù)放心地砸鐘,一下又一下。然而,鐘聲那么響亮,其他人怎么可能聽不到呢。最終,人們聞聲趕來,把這個愚蠢的小偷給抓住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欺欺人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想要掩蓋事實,最終只會害了自己。
(13)《塞翁失馬》
從前,在靠近邊境的地區(qū)有一位精通術(shù)數(shù)的老人,人們都叫他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居住的地方。鄰居們都來安慰他,說他遭受了這樣的損失很不幸。塞翁卻不以為意,說:“這說不定是一件好事呢?!?/span>
過了幾個月,那匹馬竟然帶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鄰居們都來祝賀他,說他運氣真好,因禍得福。塞翁卻又說:“這也許會帶來災禍呢?!?/span>
塞翁的兒子非常喜歡騎馬,看到家里多了這么多好馬,就高興地騎上一匹駿馬去兜風。結(jié)果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把腿摔斷了。鄰居們又來慰問塞翁,塞翁依然平靜地說:“這也未必是壞事啊?!?/span>
不久,胡人大舉入侵邊境,壯年男子都被征去打仗,很多人都戰(zhàn)死了。而塞翁的兒子因為腿斷了不能去當兵,得以保全了性命。
這個故事說明了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不能只看眼前,要用長遠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14)《猴子撈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只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來,小猴看到井里有個月亮。
一只大猴聽到叫聲,跑到井邊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驚,跟著大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們的叫聲驚動了猴群,老猴帶著一大群猴子都朝井邊跑來。
當它們看到井里的月亮時,都一起驚叫起來:“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著、鬧著。
最后,老猴說:“大家別嚷嚷了,我們快想辦法把月亮撈起來吧!”
眾猴都義不容辭地響應老猴的建議,加入撈月的隊伍中。
井旁邊有一棵大樹,老猴率先跳到樹上,自己倒掛在樹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個一個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頭,掛成一長條,頭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體輕,掛在最下邊,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
眾猴想,這下我們總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
它們很是高興。
小猴子將手伸到井水中,對著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幾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這樣不停地抓呀、撈呀,折騰了老半天,依然撈不著月亮。倒掛了半天的猴們覺得很累,都有點支持不住了。
有的開始埋怨說:“快些撈呀,怎么還沒撈起來呢?”有的叫著:“媽呀,我掛不住啦!掛不住啦!”
老猴也漸漸腰酸腿疼,它猛一抬頭,忽然發(fā)現(xiàn)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聲說:“不用撈了,不用撈了,月亮還在天上呢!”眾猴都抬頭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眾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當真,所以空忙一氣,又愚蠢又可笑。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不能盲目行動,不切實際的行為往往是徒勞無功的。
(15)《杯弓蛇影》
從前有個叫樂廣的人,他有位很親密的朋友。很久沒有來拜訪他了。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氐郊抑芯蜕鸩?。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這個故事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也說明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6)《望洋興嘆》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里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一直以為自己管理的黃河是天下最大、最壯觀的水域。
有一年秋天,連著下了好多天的大雨,河水不斷上漲,河伯更加得意了。他順流而東行,來到了北海。他向著東邊一望,只見那海水茫茫,無邊無際。河伯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見識是多么淺薄,自己所掌管的黃河與北海相比,簡直是太渺小了。
他望著北海,感慨萬分,對著北海之神仰首慨嘆道:“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我看到了你的廣闊無邊,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你的浩渺,我還會一直以為自己了不起呢,真是讓我既慚愧又驚嘆啊?!?/span>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做人不能盲目自大,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有開闊的眼界和謙虛的態(tài)度。
(17)《對牛彈琴》
公明儀是古代一位非常出色的音樂家。
有一天,公明儀心情不錯,帶著他心愛的琴來到一片草地上。他看到一頭老牛正在慢悠悠地吃草,突發(fā)奇想,想要給這頭牛彈奏一曲高雅的音樂。
于是,他擺好琴,開始認真地彈奏起來,優(yōu)美的音符從琴弦上流淌而出。然而,老牛卻似乎對這美妙的音樂毫無興趣,它依舊自顧自地低著頭,專注地吃著地上的青草,完全沒有任何特別的反應。
公明儀見老牛毫無反應,并不氣餒。
他又開始嘗試用琴聲模仿蚊蟲嗡嗡的聲音,還有小牛犢尋找母牛時發(fā)出的哞哞聲。這一次,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老牛立刻就有了不同的表現(xiàn)。它搖起了尾巴,豎起了耳朵,還邁著蹄子走來走去,似乎在仔細聆聽著這些聲音。
這個寓言故事深刻地諷刺了那些在說話做事時不看對象、不考慮實際情況的人。也強調(diào)了教育的重要原則,那就是因材施教。只有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特點和需求來進行教育和引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則就如同對牛彈琴一般,只是做了無用功。
(18)《鷸蚌相爭》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只鷸鳥在河邊覓食。它看到一只河蚌正張開蚌殼在沙灘上曬太陽。
鷸鳥立刻飛過去,想用它長長的嘴啄食河蚌的肉。河蚌察覺到危險,迅速合上蚌殼,緊緊夾住了鷸鳥的嘴。
鷸鳥掙扎不脫,便對河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曬死?!焙影鲆膊桓适救醯鼗貞溃骸敖裉炷愕淖彀尾怀鋈ィ魈炷愕淖彀尾怀鋈?,你就會餓死?!?/span>
它們就這樣僵持著,誰也不肯讓步。就在這時,一個漁夫經(jīng)過,看到鷸蚌相爭的情景,輕而易舉地把它們一起抓走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在生活中如果雙方互不相讓,往往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從中得利。要懂得在必要的時候相互妥協(xié),以避免因爭斗而帶來更大的損失。
(19)《東郭先生》
從前有一位東郭先生,他是一個心地善良但有些迂腐的人。
有一天,東郭先生騎著毛驢正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一只被獵人追趕的狼。這只狼非常狼狽,它苦苦哀求東郭先生救救它。東郭先生看到狼可憐的樣子,動了惻隱之心,就把書從口袋里倒出來,讓狼藏進了口袋里。
過了一會兒,獵人追過來問東郭先生有沒有看到一只狼,東郭先生撒謊說沒有看到。等獵人走后,東郭先生把狼放了出來。然而,狼卻露出了兇惡的本性,它張牙舞爪地說它餓了,要吃掉東郭先生。
東郭先生非常驚恐,他和狼爭論起來,說自己救了它,它不應該恩將仇報。但狼哪里肯聽,步步緊逼。就在這危急時刻,一位老農(nóng)經(jīng)過。東郭先生急忙向老農(nóng)求救,把事情的經(jīng)過告訴了他。
老農(nóng)想了一個辦法,他讓東郭先生和狼重新演示一遍剛才是怎么把狼裝進袋子里的。狼不知是計,就又鉆進了袋子里。老農(nóng)趕緊把口袋扎緊,拿起鋤頭狠狠地把狼打死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不能對壞人濫施同情心,要認清他們的本質(zhì),不然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災禍。同時也諷刺了那些像東郭先生一樣糊涂愚蠢的人。
(20)《指鹿為馬》
秦朝末年,趙高試圖謀朝篡位。
一天,趙高趁群臣朝賀之時,命人牽來一頭鹿獻給秦二世,并故意大聲說:“這是獻給陛下的一匹馬?!鼻囟栏械绞制婀?,笑著說:“丞相你是不是弄錯了,這明明是鹿,怎么說是馬呢?”
趙高卻一本正經(jīng)地問群臣:“你們說這到底是鹿還是馬?”一些膽小而又阿諛奉承的大臣紛紛附和趙高,說是馬;而一些正直的大臣則堅定地說是鹿。
后來,那些說實話的大臣都遭到了趙高的迫害和打擊。
趙高通過這種手段來測試群臣對他的忠誠度,同時也為他日后的篡權(quán)行動做準備。
這個寓言故事深刻地反映了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心的復雜,也警示人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不要被權(quán)勢和謊言所迷惑。
(21)《囫圇吞棗》
從前有個年輕人,看書的時候總是不加分析地籠統(tǒng)接受。
有一次,別人告訴他:“吃梨對牙齒好,但對脾胃不好;吃棗對脾胃好,但對牙齒不好?!?/span>
這個年輕人聽了之后,心想:那我干脆把梨和棗一起吃下去,不就既能保護牙齒又能照顧脾胃了嗎?于是,他拿起棗就往嘴里塞,一骨碌就整個吞了下去,就像直接把棗整個咽了下去一樣,也不咀嚼。
旁邊的人看到他這樣,忍不住說:“你這樣囫圇吞棗,又怎么能真正體會到梨和棗的好處呢?”
這個故事用來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籠統(tǒng)地接受。它告誡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認真思考,不能一味地貪多求快,否則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與道理。
(22)《殺雞取卵》
從前,有一個貪婪的人,他家里養(yǎng)了一只老母雞。
這只老母雞十分特別,它每天都能下一個金蛋。這個人看到每天都能得到一個金蛋,心中便打起了小算盤。他想,這只雞每天才下一個金蛋,速度太慢了,雞肚子里肯定藏著更多的金蛋,如果把雞殺了,不就能一次性得到所有的金蛋了嗎?
在貪婪之心的驅(qū)使下,他完全不顧后果,拿起刀就把雞給殺了。他滿心歡喜地剖開雞肚子,急切地尋找著想象中的一堆金蛋,然而,讓他大失所望的是,雞肚子里一個金蛋也沒有,只有一些還未成形的雞蛋。
此時,他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愚蠢行為讓他永遠失去了每天能得到一個金蛋的機會。
這個寓言故事深刻地告誡我們,切不可被眼前短暫的利益蒙蔽雙眼,而放棄了長遠的利益。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有長遠的眼光和規(guī)劃,不能只圖一時之快、急功近利。
(23)《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也有一位被人們稱為伯樂的人,他本名孫陽,對馬有著非常高超的鑒別能力。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去尋找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辛苦勞累,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有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
伯樂走近觀察,發(fā)現(xiàn)這匹馬雖然境遇艱難,但它的骨骼清奇、神態(tài)不凡。伯樂立刻斷定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心疼地撫摸著這匹馬,并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它披上。這匹馬似乎也感受到了伯樂的特別,它仰天長嘶,聲音洪亮,仿佛是遇到了知音。
伯樂將這匹馬帶回推薦給了楚王。
楚王一試,這匹馬果然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速度和耐力,成為了楚王的愛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僅憑外表和當下的處境來判斷事物的價值,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識別人才或事物真正價值的能力,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那些被埋沒的“良駒”,并給予他們機會去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
(24)《魚目混珠》
從前有一個商人,他得到了一顆非常珍貴的珍珠,想要高價賣出。
有一天,這個商人在市場上擺好攤位展示他的珍珠。這時,有一個人拿著一顆看起來很像珍珠的魚眼睛來到商人面前,偷偷地把魚眼睛混進了珍珠堆里。商人忙著招攬顧客,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況。
一些顧客前來挑選珍珠,其中一些人被那顆魚目給迷惑了,誤把魚目當作了珍珠。而真正識貨的人看出了其中的貓膩,就指出了那顆魚目。
商人這才發(fā)現(xiàn)了有人魚目混珠,他感到十分懊惱和后悔。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來欺騙他人。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不要被那些看似相似實則虛假的東西所蒙蔽,要學會分辨真假與優(yōu)劣,堅守誠信和真實的原則。
(25)《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的請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齊軍取得勝利后,在回國途中迷路了。
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軍隊陷入了困境。這時,管仲想到一個辦法,他說:“老馬有認路的本領(lǐng),可以讓軍隊里的老馬在前面帶路。”齊桓公同意了這個建議。
于是,他們挑選了幾匹老馬,放開韁繩,讓它們自由行走。這些老馬果然不負眾望,它們帶著軍隊沿著一條路緩緩前行,最終帶領(lǐng)齊軍走出了迷途,找到了正確的回家之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經(jīng)驗是十分寶貴的財富。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善于向有經(jīng)驗的人學習,尊重他們的智慧和知識,同時自己也要不斷積累經(jīng)驗,以便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憑借經(jīng)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6)《割席斷交》
東漢時,管寧和華歆是好朋友。
他們同在園中鋤草時,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看見它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則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他們曾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專心讀書,華歆卻出去觀看。
管寧覺得他們倆并非同路人,便割開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span>
這個寓言故事表明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對于價值觀和志向不同的人,不必勉強維持關(guān)系。它提醒我們在交友時要注重彼此的品德和追求是否一致,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與品行不端或志趣不合的人同流合污。
(27)《齊人攫金》
從前,齊國有一個非常貪婪的人,他一心想要得到很多金子。
有一天清晨,他穿戴整齊后前往市場。當他到達賣金子的地方時,看到有人拿著金子,他便沖過去搶奪,然后迅速離開。
官吏很快將他逮捕,并質(zhì)問他:“在眾目睽睽之下,你為何敢公然搶奪他人的金子?”
這個齊國人回答說:“我在拿金子的時候,眼里只看到了金子,沒有看到人?!?/span>
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利欲熏心、見錢眼開的人,他們?yōu)榱俗非筘敻?,往往會失去理智,做出愚蠢和不道德的行為。同時,也提醒人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金錢沖昏頭腦,要尊重他人的財產(chǎn)和權(quán)利。
(28)《截竿入城》
從前有一個魯國人,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想要進城。可是竹竿太長了,橫豎都進不了城門。
這個人一開始想不出辦法,后來他靈機一動,想到一個主意,他把竹竿鋸斷了,心想這樣就能拿進城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問題不能只想著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去解決,而要善于思考,尋找更合理、更智慧的途徑,否則可能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還鬧出笑話。同時也告誡我們不要盲目地去行動,要先認真分析思考再做決定。
(29)《萬字難寫》
有一個富家子弟,從小就不喜歡讀書。
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去學一門手藝。他卻不屑地說:“學什么手藝呀,我只要學會寫我的姓就足夠了?!?/span>
父親心想這倒也簡單,就依了他。過了些日子,父親想看看兒子學得怎么樣了,就叫兒子寫給他看看。這富家子弟就拿起筆來寫,寫了許久,才寫了一劃。父親很奇怪,問他怎么回事。
他抱怨道:“天下姓這么多,姓什么不好,偏偏要姓萬。我從早上開始寫,到現(xiàn)在才寫了一劃,這萬字真是太難寫了!”
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卻又不肯踏實學習和做事的人。它提醒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能妄圖一步登天,否則只會一事無成。
(30)《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個愚人,到朋友家做客。朋友請他吃飯,他覺得菜的味道太淡了。
朋友便給他加了一點鹽,菜的味道立刻變得鮮美起來。愚人心里想:“菜的味道之所以變得鮮美,是因為加了鹽。那我干脆直接吃鹽好了,這樣不就更鮮美了嗎?”
于是,愚人開始大把大把地吃鹽,結(jié)果可想而知,他咸得難受極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適度,不能過度追求某種東西而失去了分寸,否則會適得其反。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能只看到事物表面的現(xiàn)象就盲目模仿,而要理解其本質(zhì)和內(nèi)在規(guī)律,不然就會像這個愚人一樣鬧出笑話。
(31)《抱薪救火》
戰(zhàn)國時期,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
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zhàn)敗。
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zhèn);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zhèn),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還直逼魏國京都大梁。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
魏國連連割地求和,秦軍還是繼續(xù)進攻,形勢十分危急。
魏國大將段干子建議魏王把南陽割讓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魏王本就打算割地求和,聽了段干子的話,就準備照辦。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謀士對魏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你這樣用領(lǐng)土、主權(quán),想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秦國的欲望。就像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不會熄滅的?!?/span>
然而魏王不聽蘇代的勸告,還是決定割地求和。
最終,魏國的領(lǐng)土不斷被秦國侵占,國力也越來越弱。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解決問題要用恰當?shù)姆椒?,不能用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面對困難和威脅,不能一味地退讓和妥協(xié),否則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32)《棘刺母猴》
燕王喜歡小巧玲瓏的東西,有個衛(wèi)國人請求用棘刺的尖端雕刻獼猴,燕王很高興,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祿供養(yǎng)他。
燕王說:“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的獼猴?!毙l(wèi)人說:“君王要想看它,必須在半年中不到內(nèi)宮住宿,不飲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陰晴交錯的時候再觀賞,只有這樣,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母猴?!?/span>
燕王因而把這個衛(wèi)人供養(yǎng)了起來,但不能看他刻的獼猴。
鄭國有個為國君服雜役的鐵匠對燕王說:“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種微小的東西一定要用削刀來雕刻,被雕刻的東西一定會比削刀大?,F(xiàn)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納不下削刀的刀鋒,削刀的刀鋒難以刻削棘刺的頂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東西也就清楚了。”
燕王說:“好?!?/span>
于是對那個衛(wèi)人說:“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獼猴,用什么來刻削?”衛(wèi)人說:“用削刀?!?/span>
燕王說:“我想看看你的削刀?!毙l(wèi)人說:“請您允許我到住處去取削刀。”趁機就逃跑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一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同時,謊言編得再巧妙,也終有被拆穿的一天。
(33)《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個養(yǎng)獼猴的人,他很喜歡獼猴,養(yǎng)了一大群。他能理解獼猴們的心意,獼猴們也懂得他的心思。
養(yǎng)猴人減少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獼猴們的欲望。然而過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獼猴們吃橡粟的數(shù)量,但又怕獼猴們生氣不聽從自己。
于是他先騙獼猴們說:“給你們橡粟,早上三顆,晚上四顆,這樣夠嗎?”獼猴們一聽都站了起來,十分惱怒。
過了一會兒,他又說:“那給你們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總行了吧?”
獼猴們聽了都趴在地上,非常高興。
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反復無常、經(jīng)常變卦、不講信用的人,也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不要被表面的數(shù)字或形式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
(34)《三人成虎》
戰(zhàn)國時期,魏國大臣龐蔥陪同太子前往趙國做人質(zhì)。
臨出發(fā)前,龐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現(xiàn)在有一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
魏王說:“我不相信?!?/span>
龐蔥又問:“如果有兩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
魏王說:“我會有些將信將疑。”
龐蔥接著問:“如果有三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
魏王說:“那我就相信了。”
龐蔥說:“大街上根本不會有老虎,可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如今我要陪太子去趙國,邯鄲離魏國較遠,而毀謗我的人肯定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span>
魏王說:“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吧?!?/span>
然而,等龐蔥陪太子回來后,魏王果然不再信任他了。
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謠言被多人傳播后,往往會被當成事實,提醒人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輕易相信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35)《驚弓之鳥》
從前有個神箭手名叫更羸。一天,他和魏王站在高臺下,抬頭看見一只飛鳥。
更羸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蔽和醪幌嘈?。
更羸就張弓搭箭,虛發(fā)一箭,那只大雁果然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很奇怪,問更羸是怎么做到的。
更羸解釋說:“這只大雁飛得很慢,叫聲很悲慘。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有傷;叫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很久了。它聽到弓弦響聲,以為又有箭射來,就拼命往高處飛,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所以就掉下來了?!?/span>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受過驚嚇的人,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驚慌失措。同時也說明細致的觀察和準確的判斷對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36)《東施效顰》
春秋時期,越國有個美女叫西施,她有心口疼的毛病,一旦犯病就會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
同村有個叫東施的女子,相貌丑陋,她看到西施皺著眉頭的樣子楚楚動人,就學著西施的樣子,也手捂胸口,雙眉皺起在村里走來走去。
可是她這副矯揉造作的模樣不僅沒有增添美感,反而顯得更加丑陋、怪異,讓村里的人見了都紛紛躲避。
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不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盲目地去模仿別人,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的人。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應該保持自我,而不是一味地去效仿他人。
(37)《揠苗助長》
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總是嫌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太慢。
有一天,他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累得精疲力盡。
回到家后,他還得意地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多呢!”
他的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卻發(fā)現(xiàn)禾苗都已經(jīng)枯萎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欲速則不達,違背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我們不能用不恰當?shù)姆椒ㄈ娗笫挛锏陌l(fā)展,而應該遵循客觀規(guī)律,循序漸進。
(38)《邯鄲學步》
相傳在戰(zhàn)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yōu)美,就不顧路途遙遠,前往趙國學習邯鄲人走路。
到了邯鄲后,他開始全心全意地觀察、模仿當?shù)厝说淖呗纷藙???墒撬晃兜啬7拢粌H沒有學會邯鄲人優(yōu)美的走路樣子,反而連自己原來怎么走路都忘記了。
最后,他只好爬著回到了燕國。
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一味地模仿別人,不但沒學到本事,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弄丟了的人。它提醒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優(yōu)勢,不要盲目地去追隨他人,而應該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
(39)《黔驢技窮》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驢子,有一個好事的人就用船運了一頭驢進入貴州。運到后卻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用處,就把它放置在山腳下。
老虎看到這個龐然大物,以為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
過了一段時間,老虎漸漸靠近驢子,小心地試探,發(fā)現(xiàn)驢子只會大聲鳴叫,偶爾踢幾下腿。
有一天,老虎突然沖過去,驢子大驚,使出它僅有的本領(lǐng),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很高興,心想:“原來你就這點本事啊!”
于是就跳起來咬斷了驢子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
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也已經(jīng)用完了,諷刺一些虛有其表,外強中干,無才無德的人。
(40)《扁鵲說病》
有一次,扁鵲去拜見蔡桓公。
他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就說:“大王,據(jù)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nèi)發(fā)展?!?/span>
蔡桓公說:“我什么病也沒有?!北怡o走后,蔡桓公對左右的人說:“這些做醫(y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醫(yī)治沒有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span>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
扁鵲又退了出去。
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辈袒腹匀徊焕聿?。
扁鵲又退了出去。
又過了十幾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只看了幾眼,就轉(zhuǎn)身跑了。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扁鵲,你這次見了大王,為什么一聲不響,就悄悄地跑掉了?”
扁鵲解釋道:“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fā)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fā)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y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
“現(xiàn)在大王的病已經(jīng)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yī)治!”
五天以后,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yī),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41)《買櫝還珠》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楚國商人得到了一批非常漂亮的珍珠,他一心想著要把這些珍珠拿到鄭國去售賣,從中獲取利益。
商人精心地準備起來,他特意用名貴的木蘭木制作了一個精致華美的匣子。
這個匣子的工藝極其精湛,他用散發(fā)著迷人香氣的桂椒仔細地熏染匣子,讓它充滿了獨特的味道。
接著,他又用珍貴的珠玉和艷麗的玫瑰來裝飾匣子的四周,最后還巧妙地用翡翠進行點綴連接,使得整個匣子看上去簡直就是一件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品。
終于,商人帶著這批珍珠和裝飾精美的匣子來到了鄭國。
鄭國的人們看到這個匣子后,都被它的華麗所吸引,紛紛前來圍觀。
其中有一個鄭國人,他完全被匣子的美麗迷住了,眼睛里只有這個匣子,對匣子里的珍珠似乎并不怎么在意。
他毫不猶豫地掏出重金買下了這個匣子,然后滿心歡喜地拿著匣子離開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鄭國人回到家后,竟然把匣子里面價值連城的珍珠取了出來,然后將珍珠還給了商人。
他只沉浸在匣子的美麗之中,完全忽略了珍珠的珍貴價值。
這個寓言故事生動地諷刺了那些只看重外表的華麗,而舍棄了內(nèi)在真正珍貴東西的人。它告誡人們,在面對事物時,不要被表面的光鮮所迷惑,而應該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不能因小失大,分不清主次。
(42)《畫地為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犯了小錯誤,司法官本想懲罰他一下,就對他說:“你在地上畫個圈,站在里面,不許出來,這就是對你的懲罰。”
這個人就老老實實地在地上畫了個圈,站在里面一動不動。
周圍的人都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么不出來,他卻一本正經(jīng)地說:“這是司法官讓我站在這里的,我不能違背命令。”
哪怕后來司法官都已經(jīng)忘了這件事,他還是固執(zhí)地站在那個圈里,不愿意出來。
這個故事用來形容一些人過分拘泥于規(guī)矩,不知靈活變通,自己束縛自己。
(43)《以牛替羊》
從前有個農(nóng)夫,他養(yǎng)了一頭牛和一群羊。
有一天,他需要向神明獻祭,表示自己的虔誠。按照傳統(tǒng),應該獻一只羊。
可是農(nóng)夫看著自己那一群可愛的羊,實在舍不得,他左思右想,最后決定把牛牽出來代替羊去獻祭。他覺得牛比羊更有價值,這樣神明應該會更加高興。
當他把牛牽到祭臺前時,牛瞪大了眼睛,似乎很不理解主人的行為。而那些羊在一旁看著,也覺得很奇怪。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人們有時會為了逃避眼前的困難或不舍,而做出看似合理但卻違背常理的選擇,然而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44)《豚蹄禳田》
春秋時期,齊威王在位時,楚國派兵侵入齊國邊境。
齊威王沒辦法抵抗,就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求救兵。
臨行前,齊威王交給淳于髡100斤黃金、10輛馬車,作為獻給趙國國王的禮物。淳于髡一看這些禮物,仰起脖子哈哈大笑,把系帽子的繩都笑斷了。
齊威王覺得奇怪,淳于髡說:“今天我看見路邊有一個人,在向神祈禱田地豐收。他拿著一只豬蹄子,一碗酒,向神禱告說:‘神啊,讓我在山地上種的糧食得到滿籠的收獲,讓我在洼田種的谷物得到滿車的收獲?!?/span>
“保佑我種的莊稼都豐收,讓糧食裝滿我家的房屋!’我看他祭神的東西很少,而向神要的東西卻極多,所以我才這樣笑?!?/span>
齊威王聽了這番話,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把禮物增加到黃金1000斤、白璧10雙、馬車100輛。
淳于髡這才高高興興地出使趙國。
趙國國王見到這么多珍貴的禮物,立刻答應派出10萬精兵、1000輛戰(zhàn)車去援救齊國。
楚國得到了趙國派援兵救齊的消息,當夜就悄悄把兵撤回去了。
“豚蹄禳田”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人們用它來比喻所花費的極少而所希望的過多,也諷刺了那些吝嗇、貪婪的人。
(45)《屠龍之技》
從前有一個人,一心想要學習高超的技藝。他四處打聽,終于聽說有一個人掌握著屠龍的絕技。
于是他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歷經(jīng)艱辛去拜師學藝。
經(jīng)過漫長的學習,他終于學會了如何屠龍。
然而,等他學成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世上根本就沒有龍可以讓他施展這項技藝。他空有一身本領(lǐng),卻毫無用武之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技藝要考慮到實際的需求和應用場景,不能一味追求看似厲害卻不切實際的技能,否則就會像故事中的人一樣,雖然掌握了屠龍之技,卻只能落得個徒有其名、無法發(fā)揮作用的下場。
同時也提醒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有一定的現(xiàn)實考量,避免陷入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追求中。
(46)《強取人衣》
宋國有一個人,一天在雨里行走,他很愛惜自己身上的新衣服,怕被雨水淋濕了,就一路小心翼翼地護著。
這時他看見旁邊有一個人也在雨中行走,不過那人卻脫了衣服光膀子在走。這個愛惜衣服的人就對那個人說:“你怎么這么傻啊,把衣服脫了不就被雨淋濕了嗎?”
結(jié)果那個光膀子的人卻兇巴巴地說:“哼,我看你才傻呢,你穿著衣服在雨中走,衣服不也會濕嗎?還不如像我這樣脫了自在?!?/span>
說完,他竟然強行把愛惜衣服的人的衣服給扒下來穿在了自己身上。
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蠻不講理、強取豪奪的人,同時也警示人們要懂得保護自己的權(quán)益,不能任由他人無理地侵犯。
(47)《獻鳩放生》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有一個權(quán)勢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送到他的住處,然后再將斑鳩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都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向他進獻斑鳩。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都發(fā)給很優(yōu)厚的賞賜。
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
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結(jié)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
“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
“像現(xiàn)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nèi)藶榈卦斐傻臑牡溋ǎ ?/span>
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背著雙手在府門里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span>
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講形式,不講效果,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偽善行為。它提醒人們,真正的善良應該是出于真誠的內(nèi)心,而不是為了追求表面的形式或名聲。
同時,也告誡人們在做事時要考慮到實際效果,不要只做一些表面上的功夫,而忽略了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48)《魯侯養(yǎng)鳥》
從前,有一只海鳥停留在魯國國都的郊外,魯侯(派人)用車迎接它,并在宗廟里給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興,準備牛羊豬的肉作為它的食物。
海鳥卻眼睛發(fā)花,心情悲傷,不敢吃一塊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好的愿望必須符合事實,如果只有主觀愿望而違背客觀實際,好事便會變成壞事。在生活中,人們應該尊重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意愿去做事。
(49)《杯羹之讓》
楚漢相爭時期,漢軍斷絕了楚軍的糧草,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對劉邦說:“現(xiàn)在你不趕快投降,我就烹殺你的父親?!?/span>
劉邦回答說:“我和你都受命于懷王,曾約定結(jié)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烹殺你的父親,那么希望你能分給我一杯肉汁?!?/span>
項羽聽后大怒,想要殺死太公,這時項伯勸項羽說:“天下形勢還不確定,這樣的人對他家庭的人不會看得太重,殺死劉邦的父親我們得不到什么好處,只有壞處?!?/span>
項羽聽從了項伯的意見,沒有殺死劉邦的父親。
后來,“杯羹之讓”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受人挾持或遭人指責。其中,“杯羹”指的是一杯肉汁,“讓”則表示責備、譏諷。
(50)《兔死狐悲》
從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貍為鄰。
一天,獵人射死了兔子。狐貍看到死去的兔子,非常悲傷。其他動物看到狐貍的樣子,都覺得很奇怪,就問它:“兔子死了,你為什么這么傷心呢?”
狐貍難過地說:“我們一起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兔子死了,下一個可能就輪到我了呀,怎能不悲傷呢?”
這個故事后來被用來比喻因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悲傷。它也反映了一種在共同處境下的共情心理和對潛在危險的擔憂。
以上五十則寓言故事,希望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如此齊全的故事,諸位看官可要好好收起來哦!